中外學者探訪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點贊中國水下文物保護經驗
中新網重慶9月18日電 (梁欽卿)9月18日至19日,長江文化探訪交流活動在重慶舉行。18日,中外專家學者來到位于重慶涪陵的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點贊中國水下文物保護經驗。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以獨具東方浪漫主義色彩“刻魚記水”的獨特方式,記錄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信息,為古代農業(yè)灌溉、現代水利航運、全球氣候研究提供了原始的科學依據。
同時,白鶴梁題刻是長江文明的“活化石”,題刻內容涵蓋詩詞、記賦、題記等,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的作品與水文科學記錄交織,形成“歷史、藝術與科學共生”的獨特景觀。
“我以前從未去過水下博物館,這是一次非凡的經歷?!庇锲执髮W考古學、古典學和埃及學學院教授馬格努斯·維德爾表示,在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體驗非常棒,水下的許多題刻展示了河流對古代文明的重要性,這非常有趣。對古人來說,了解水位情況非常重要,因為能夠確保農田灌溉和農業(yè)生產。
近年來,涪陵區(qū)和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積極探索跨國系列文化遺產聯合申遺新路徑,通過“中國白鶴梁題刻—埃及羅達島尼羅尺”跨國聯合申遺新模式,進一步搭建起中埃兩大文明古國對話的橋梁,推進文明交流互鑒。
埃及本哈大學教授薩維·薩維·艾哈邁德表示,白鶴梁題刻以及埃及尼羅尺石刻有非常多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是很早建立的,并都具備水文觀測作用,二者都對經濟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參觀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后,他認為白鶴梁題刻和尼羅尺石刻未來能夠在水文觀測以及技術合作方面進行交流。
“我在水下參觀時發(fā)現白鶴梁有非常多、非常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希望有更多埃及專家可以通過聯合申遺的工作,向中國學習文物保護知識和技術?!彼_維·薩維·艾哈邁德說,尼羅尺石刻和白鶴梁題刻聯合申遺,對于世界文物保護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中國學者與埃及學者能夠多交流,不管是在申遺還是在文物保護方面。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館長蔣銳介紹,白鶴梁以“石魚出水”預示豐年,尼羅尺以水位刻度規(guī)劃農耕賦稅,兩者雖技術形式不同,但都體現了古代文明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洞察,二者聯合申遺不僅將有效填補目前世界遺產體系在水文遺產方面的空白,更是推動世界大河文明對話的創(chuàng)新實踐。
當前,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在深入開展以白鶴梁題刻和羅達島尼羅尺石刻為代表的水文遺產在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共同特征和價值研究。同時,積極推動中埃雙方就聯合申遺開展多層級、高頻次和富有成效的交流互動,推動中埃聯合申遺雙向奔赴。(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8日 20:15:38
- 2025年09月18日 17:59:31
- 2025年09月18日 14:37:14
- 2025年09月18日 11:28:12
- 2025年09月18日 10:35:07
- 2025年09月17日 21:22:32
- 2025年09月17日 17:39:20
- 2025年09月17日 16:44:19
- 2025年09月17日 16:25:27
- 2025年09月17日 1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