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就是挫折教育 不用給孩子“另找苦吃”
新家長 老問題
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就是挫折教育 不用給孩子“另找苦吃”
9月開學季到來,中小學生迎來了新的學期。許多家長,尤其是一年級新生的家長,面對新環(huán)境、新老師、新內容,難免產生焦慮:孩子坐不住怎么辦?沒上“幼小銜接”班會不會跟不上?
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連線采訪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南京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心理學院副教授殷飛。殷飛表示: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本身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家長不必“另找苦吃”,更無需過度焦慮。
記者整理了訪談中的部分精彩內容,與讀者共享。
孩子坐不住40分鐘怎么辦
家長提問:“我的孩子是小學一年級新生,應該如何適應學校的要求,一節(jié)課40分鐘,孩子坐不住怎么辦?”
殷飛回答:
這類擔憂很常見。其實,只要孩子順利上完幼兒園、發(fā)育正常,肌肉力量完全能支撐坐滿一節(jié)課。家長真正擔心的,是孩子能否持續(xù)集中注意力。
實際上,老師不會一講到底。一節(jié)課通常有3-4種教學形態(tài)。
聽老師講、同學一起交流討論、小組之間PK、學生動手實際操作……這些切換能有效緩解神經疲勞,提升孩子專注力。
家長的擔憂可能源于對“幸存者偏差”效應的誤用或過度聯想——聽說別人家孩子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就會懷疑自己家孩子也有同樣的問題。
如果家長有這樣的擔憂,建議家長做兩件事:
一是回顧一下孩子在幼兒園時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時就經常被老師提醒“坐不住”,那么建議家長高度關注,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如果孩子確實存在問題,盡快到專業(yè)機構給孩子進行相關篩查。
二是相信老師的判斷。低年齡段孩子的一些問題是屬于發(fā)展性的問題,家長要重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老師對每個孩子的判斷是基于與全班幾十個孩子比較,因此,家長不要自己想象和猜測,要經常與老師溝通,重視老師的反饋并與老師密切合作。
沒上過幼小銜接班怎么辦
家長提問:“我的孩子沒上過幼小銜接班,到了學校以后,看同學們已經學過拼音和加減法了,怎么辦?”
殷飛回答:
這里有一個典型的誤區(qū)。家長以為只有“提前學”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其實恰恰相反。
孩子學習新知識時通常會經歷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從做得不完美到通過練習逐步完美的過程。孩子能否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是否自信,并非源自對老師的每個問題都對答如流,而是來自“學習中遇到困難——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突破困難——自己獲得成就感和進步”這個過程。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拼音和算術,這些內容對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正好可以引導孩子勇敢面對困難迎接挑戰(zhàn)并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孩子成功了,才會真正獲得自信。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多陪伴,幫助孩子加強鞏固練習,讓孩子獲得對學習的自我把控感。只要堅持,一般兩個月左右,提前學過和沒提前學過孩子的水平就基本相當了。
在這里,反而要提醒那些讓孩子提前學過的家長,孩子看起來很輕松,也很自信,但是有可能并沒有養(yǎng)成課堂專注的習慣,這是一種學習隱患。
挫折教育,不用“另找苦吃”
殷飛特別提醒:
一些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會給孩子制造困難讓他們“沒苦硬吃”。實際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本身就是挫折,克服這些困難阻礙就是鍛煉孩子吃苦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不用額外添加,學習中、生活中、運動中,時時刻刻充滿挑戰(zhàn)。
因此,要相信課程設計的科學性,要相信學校教師的專業(yè)性,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優(yōu)質的陪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5年09月15日 05版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8日 09:27:07
- 2025年09月10日 10:26:33
- 2025年09月10日 09:45:00
- 2025年09月08日 11:08:36
- 2025年09月07日 19:09:55
- 2025年09月07日 09:08:25
- 2025年09月07日 08:48:07
- 2025年09月06日 10:42:59
- 2025年09月04日 13:06:23
- 2025年08月26日 05: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