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追尋“教師夢”,一名“95后”的選擇
青春遇見講臺|裸辭追尋“教師夢”,一名“95后”的選擇
【編者按】
2025年9月10日,我們迎來第41個教師節(jié)。
當新一批青年教師初入杏壇,他們有熱情和專業(yè),也有困惑和迷茫。在三尺講臺,他們以青春為筆、以熱忱為墨,書寫新的可能。
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關乎個人夢想,更關乎教育未來的模樣。澎湃新聞推出“青春華章·青春正澎湃”特別策劃“青春遇見講臺”,關注青年教師,也致敬所有教育燃燈者。愿每一份堅持都被照亮,愿每一個課堂都有回響。
本文關注裸辭追尋“教師夢”的“95后”教師卞田宇,他把教書視為自己畢生的事業(yè)。
三年前,卞田宇決定不再和土壤打交道了。
那時,身邊的同事喊這個1996年出生的年輕人“卞工”。他在建筑項目上看施工設計圖紙,或在實驗室里查驗土壤修復情況。
一年前,卞田宇站在上海市寶山區(qū)江灣中心校的教室講臺上,給端端正正坐著的一群小學生講如何理解“一千米”。
所有人都喊他“卞老師”,他享受講臺。卞田宇以果決的“裸辭”來“逼自己一把”,兌現(xiàn)了多年以來的“教師夢”?,F(xiàn)在他確定,這會是自己畢生的事業(yè)。
轉身“追夢”
卞田宇本科學習農林經濟管理專業(yè),碩士在海外學習農業(yè)與環(huán)境,畢業(yè)后進入一家環(huán)境科技企業(yè),參與環(huán)境工程設計和土壤修復等工作。一直以來,土地是他在學業(yè)和工作中尤為重要的“交流對象”。但他一直清楚,自己更喜歡的是和人溝通,去做語言表達,甚至在工作中最享受的是面對來公司參觀的團隊做講解的時刻。
更具體地說,他喜歡和孩子交流。卞田宇有時會覺得過去的很多人生選擇是被懵懂地推著走,而心里的“教師夢”自高中以來一直如影隨形。這份渴求在2022年的某一刻又跳出來,起初是一份沖動,但反復思忖之后,卞田宇將沖動轉化成了一紙辭呈。那是2022年年底,他想明白了自己更愿意投身教書育人的工作。
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有通過教資考試,但他認為“裸辭”或許是一種“效率更高”的方式。有明確的目標,不給自己留后路,逼自己一把,也許更能把事情做成。盡管不希望失敗,但他也考慮到學校是否會接受自己,領導是否會認可自己,考試是否會有意外等等,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
所幸,卞田宇的轉身算得上順利。裸辭備考教資后考試順利通過,而后進入學校進行教育實習,2024年正式成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老師。他喜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覺得“即使很吵也很可愛”,而過往履歷他相信都是自己邁入教師生涯的鋪墊,“即便知識不對口,汲取知識的方法總是值得傳授”。
溝通的法則
卞田宇覺得自己很幸運,終于做上了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他也說,進入教育行業(yè)會有一份使命感,自己愿意往前沖,愿意把自己奉獻在其中。但要真正把站臺站住,這位教室講臺上的“新人”,在語言表達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開學第一周的數(shù)學課上,當卞田宇用“觸類旁通”一詞解釋某個知識點時,臺下茫然的眼神猶如一盆冷水。他習慣性地用成熟的語言進行表達,但是“成年人的語言體系在童真世界徹底失靈”。在校長和帶教師父顧老師的建議下,他開始去旁聽優(yōu)秀語文老師虞老師的課。學科知識并不重要,他關注的只是一名小學老師的語言語態(tài)。
他一點點地調整自己的語言風格,“集中注意力”也許可以說成“眼睛像小探照燈”,“邏輯推理”可以改為“當數(shù)學小偵探”。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張口就是大白話,但孩子們在課堂上漸漸理解了更多內容。
當然,學校永遠是個復雜的場域,這里不僅需要學習,還需要成長?!巴酝Z”并不處處適用,像成年人一樣對話有時又會成為更有效的方式。班上有個男孩并不擅長和同學交往,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同學起沖突,伴隨的情緒問題嚴重影響他在學校的狀態(tài)。家長老師多次處理、反復引導,但是效果都不明顯。
卞田宇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覺得這個孩子雖然性子急,但內心非??释玫酱蠹业恼J可。于是他主動嘗試以“男人”的身份去和他平等對話,告訴他“如果我是你,作為一個男子漢,我會……”孩子對成熟總有向往,大家也看到了那個孩子的轉變,他開始主動為同學提供幫助,哪怕只是遞一張紙巾,或者搬一把凳子。
真心換真心
“真心換真心”是校長給卞田宇的箴言。他把這簡簡單單五個字,作為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準則。對孩子也好,對家長也好,都是如此。
班里有38個孩子,他會努力地去記住大家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人會談論生源減少的趨勢,但在這名一線老師的眼里,或許也意味著自己的目光能夠更聚焦,教育能夠更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保質保量。
上個學年,他當了一年的班主任,暑假期間一件大事便是家訪。建立家校溝通和家校信任,正在成為當下教育的一個重要命題,而家訪仍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一步。卞田宇表示,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學校會提供家訪形式的多種選擇;而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也許會苦會累,“但只要一邁入家門,態(tài)度一定是端正的,一定是珍惜這次溝通機會的”。
比如說,卞田宇會在家訪中確認家里平時誰負責接送,誰管作業(yè)更多,以及孩子平時有什么忌口,有什么過敏等等。越是年幼,老師或許需要花越多的精力去了解每一個孩子不同的需求,才能保證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得到針對性的關照。
當然,家訪也是一個教育理念流動和碰撞的過程。家長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教育焦慮,“卷”仍然是逃不開的話題。卞田宇認為,比較合理的“卷”,是家長把自己焦慮的情緒轉化成一份比較規(guī)整平衡的計劃,而不是單純地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而在這份計劃中,優(yōu)先考慮的應該是孩子的內驅力,要讓他真的能夠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教師”的樣子
事實上,卞田宇的“教師夢”在高中時期就漸漸成型。他說自己在那時遇到過真正關心他的老師,很多老師對待他的方式,讓他將“教師”牢牢定格在一個足夠崇高的位置。
高一的他是叛逆的,和老師唱反調是家常便飯,作業(yè)能不寫的就不寫。到了高三,學業(yè)壓力陡增,卞田宇自己也有了緊迫感。出乎他意料的是,那個曾被自己拖欠了數(shù)不清多少作業(yè)的地理郭老師,愿意拿出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一對一地輔導他,只要他自己想學。那不僅僅是一次兩次,卞田宇回憶說:“那時候同學都調侃我,說老師找了個新兒子。”在他看來,那是不可思議的“以德報怨”。
還有一個畫面也一直刻在他腦子里,那是一個尤為平凡但在記憶中無比戲劇化的畫面。一次考試失利后,他在走廊上遇到任課王老師,心虛得只想躲開。然而老師停在他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說“沒關系”。他抬頭望向老師時,正迎向背后照過來的夕陽。于是那個時刻在他的記憶里和“陽光”深深綁定在一起。
這些昔日師者的言行構成了他“教師夢”最初的輪廓?!霸诮逃@件事上,必要的批評是需要的,但是他依然是我班里的學生,是我的孩子。我依然會陪著他,帶著他,哪怕可能開始會差一些,慢慢等就是了?!北逄镉钕嘈牛A教育能夠影響人的一生。
他相信自己接下來會一直是一名老師,他期待有一天能像自己正作為榜樣的那些特級教師一樣,站在更大的講臺上,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和育人理念。他更期待能像身邊那些扎根講臺數(shù)十年如一日,不變初心、默默耕耘、恪盡職守的前輩們;也像曾經影響自己的老師一樣,當自己的學生多年后回想起來,能想起自己給予過的一點溫暖。他說:“這或許是更重要的事。”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韓曉蓉)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8日 09:27:07
- 2025年09月10日 10:26:33
- 2025年09月10日 09:45:00
- 2025年09月08日 11:08:36
- 2025年09月07日 19:09:55
- 2025年09月07日 09:08:25
- 2025年09月07日 08:48:07
- 2025年09月06日 10:42:59
- 2025年09月04日 13:06:23
- 2025年08月26日 05:59:49